跨越天堑,两岸互通 济南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新格局“凸显”
*本文全文转载自爱济南公众号
在浩荡的中华文明长河中,黄河始终以其磅礴之力滋养着华夏大地,孕育着一代代的生命与希望。然而,跨越黄河天堑,实现东西两岸高效互通,一直是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课题。
随着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的巍然矗立,一幅宏大的交通画卷就此展开。它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母亲河之上,为新时代的黄河治理和区域协同发展奏响了激昂的序曲。这不仅是黄河两岸交通设施的一项重大突破,更是我国公铁两用桥建设技术的新高峰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这座横跨滔滔黄河,连接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与济南市平阴县的大桥,以其国内最大跨径的平弦钢桁梁公铁两用桥之姿,开启了区域交通格局的崭新篇章。
破除地理阻隔,构筑济南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新格局
山东省政府公布《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济南都市圈以济南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共同组成。济南都市圈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交通网络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黄河作为天然屏障,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济南都市圈交通发展的瓶颈。
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作为国内最大跨径平弦钢桁梁公铁两用桥,连接济南市平阴县与聊城市东阿县,极大地缩短了聊城与济南间的通行时间,使原本相对孤立的地域紧密相连,成为一条贯通南北、辐射东西的交通主动脉,有力地织密了济南、聊城、泰安三市间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和沿线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降本增效。同时,大桥的建成也使得济南与聊城等周边的出行带来便捷,文化与人才更加频繁的交流碰撞,将会擦出更加繁荣的济南都市圈。
大桥的启用,如同一道强劲的动脉,为济南、聊城、泰安三市间的交通运输网络一体化格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科技创新基建,打造新质“智慧基建”标志性典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质基建力正在以其创新力量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
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作为山东省近年来的重点投资项目与重大建设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这也是继济南建邦黄河大桥之后,山东建邦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二座黄河大桥。
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克服了一系列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挑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先进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针对地质溶腔特性,开创性地采用双层护筒施工工艺,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体系。
据设计人员介绍,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展现出多项创新突破。斜桁架设计以增强桥梁横向刚度以适应列车高速平稳运行,同时通过栓焊结合施工方式减少钢材用量,保持结构稳定,主桥钢桁梁仅用1.5万吨钢材便构筑而成。桥梁还巧妙地设计成“人”字形坡度,既满足了地理环境需求,又兼顾了未来通航和道路连通的要求。
不仅如此,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还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智慧桥梁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桥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与智能运维,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通过这种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不仅成为连通南北、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更是在“智慧基建”的标志性成果。
黄河生态保护,绿色工程践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蜿蜒万里,最终汇入齐鲁大地之滨,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关乎地域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
山东建邦集团坚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大桥设计紧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尤其是在穿越黄河干流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济平干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时,采取了一系列严谨的环保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面对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桩基施工挑战,项目团队成功研发国家级创新工艺工法“泥沙分离器+气举反循环”,有效解决泥沙含量极高情况下桩基清孔的问题,切实保障黄河河床安全。同时,严格遵循环保标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水源安全:采用长护筒确保桩基施工不污染黄河水体,同时对拌和站、预制场产生的废料进行妥善处理和循环利用,确保燃油设备符合环保要求,对废油集中回收,并定期对水源保护区进行水质检测,切实做到了不让一滴废水、一颗废渣流入母亲河。
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的建成,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它将继续见证着黄河的奔腾与辉煌,为齐鲁大地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爱济南记者 于梦赜)